书法培训

王羲之只留一张书法真迹,却流落海外1300年,至今被日本收藏

来源:舜都书屋

汉字是一种非常具有美感的文字,书法则是这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。中国书法主要有5种书体:篆书体、燕书隶书体、楷书体、行书体、草书体,历史上书法名家各有所长,其中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擅长隶、草、楷、行各体,在国内国外都享有盛誉。

  如果书法界也有一条链的话,那王羲之应该站在这条链的顶端。他创作了被誉为“天下法书第一”的《快雪时晴帖》、被誉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的《兰亭集序》,还有《初月帖》、《奉橘帖》等经典之作。

  虽然《兰亭集序》是大家最熟悉的作品,但它早已不存于世,真迹下落成谜。相传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爱《兰亭集序》,对王羲之本人也推崇备至,曾经御笔亲书了《晋书》里的“王羲之传论”,又把《兰亭集序》摹本赐给功臣,自己以真迹殉葬。

  如今,王羲之存世书法里唯一被公认为真迹的,只剩下了《丧乱帖》。《丧乱帖》的诞生与王羲之的一段悲苦经历有关,王羲之出身东晋王朝顶级门阀士族“琅琊王氏”,王氏家族树大自然招风。

  根据文史专家考证,当时前燕的开国皇帝慕容儁野心勃勃,四处征战,多次图谋出兵吞灭东晋。《晋书》记载:“及慕容儁攻段龛于青州......将王腾、赵盘寇琅琊、鄄城,北境骚动。羡讨之,擒腾,盘并走。军次琅琊,而龛已没。”

  战乱连连,王羲之的原籍琅琊遭到燕军破坏,连他的祖墓都被损毁,大约在公元356年,王羲之怀着痛惜的心情写下了《丧乱帖》:“......丧乱之极,先墓再离荼毒,追惟酷甚,号慕摧绝,痛贯心肝,痛当奈何奈何......”

  这张帖一共62个字,主要讲述王羲之听到祖墓被毁后因为不能前去修缮,内心呜呼哀嚎极度伤痛。由于王羲之情绪激动,他下笔的心境与写《兰亭集序》时的平和截然不同,导致《丧乱帖》起初写的还是行书,写到后来就变成了草书,行草夹杂、字峰富于变化、风骨雄奇。

  《丧乱帖》艺术价值极高,被历代名家追捧,但也是因为这个缘故,它在海外流落将近1300年,至今被日本收藏。根据《丧乱帖》上盖的“延历敕定”印(“延历”是日本历史上一个年号,始于782年终于806年)可以推测,《丧乱帖》是唐代流往日本的。

  至于具体怎么流过去的,有一种说法是鉴真东渡携带。但大部分学者认为,唐朝时期日本多次派“遣唐使”来中国交流文化,因此《丧乱帖》也跟着遣唐使流向了日本,到了圣武天皇手中后被皇室保存,从此中国的史籍资料再找不到与它有关的记载。

  直到清光绪十八年(公元1892年),清代书法家杨守敬才在偶然情况下发现了《丧乱帖》藏于日本。2006年,已离开中国1300年的《丧乱帖》曾经在上海展出,它就像一个离开故土多年的游子,又短暂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