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法培训

他的草书“乱七八糟”,为何能屹立书法史?细看字内很巧妙

整个清代的书法,在篆隶书创作上有着很亮眼的发展,但是草书却乏善可陈,历数清代书法家,在草书上有所成就的屈指可数,写出自我面貌、能够在书法史上有开创之功的,则更是稀少。

  但清代的草书也并不是一无是处,这其中黄慎算是个性独具、面貌一新的草书家。他的草书字形开张跌宕,行间茂密贯注,在营造出“满目狼藉”的整体效果外,也创造出精巧的字内空间。也就是说,当我们欣赏黄慎的草书时,初看是“乱七八糟”的,但细看每个字的字内空间,以及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变化,又能看出他的精心安排。

  黄慎(1687—1768年),字恭寿、恭懋,号瘿瓢,别号东海布衣。福建宁化人。流寓扬州,为“扬州八怪”之一。善书法,尤工草书。

  在碑学大兴的清代,草书却一蹶不振。王铎、傅山、八大山人等至多只能算半个清代人,而且,他们的成就无疑是接续在晚明的浪漫主义书风的狂潮中心,和求稳定厚实、一成不变的清代统治者的理想格格不入。

  黄慎不知是否因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,尚能延续这股狂潮的余绪,还是因为他天生和徐渭、八大等先贤气质暗合,总之,他的草书,不仅在当时和清代独标一帜,即使在中国书法史上,也是难得一见的奇品。

  黄慎的草书,尤其是他的狂草,个性鲜明,风格独具,人多不识其来历。有的评介中说他草法师承二王及怀素,好像在他的作品中也难觅头绪。当然,学习草书的有几个没有学过二王和怀素呢?

  以笔者愚见,黄慎的狂草,除了学古之外,或多或少地还受到了一位乡先辈的影响和启发,尽管这位乡先辈的名声不太好,那么,师其意而不泥其迹,再加进一些自我的创造,便成了我黄式狂草了。

  这位乡先辈就是因为追随魏阉而遭人唾弃的明末权臣张瑞图,政治上的污点却不能掩盖他一代大书家的风范。据说因为民间传说张瑞图系水星,悬其书于室中可免遭火灾,故他的作品流传很多,影响极大。

  黄慎作为同乡,虽无明确文字记载说他学张瑞图,不过,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,就字论字来说,黄慎的书法受了张瑞图草书的影响和启发,不是虚语。我们以黄慎的作品来分析一下。

  黄慎狂草的成功来自两个方面:一是将画意融入书法,特别强调黑白空间的分割经营,字形东倒西歪,大小错落,大开大合,窜高伏低,极尽变化之能事;二、将张瑞图草书的多取横势易为取纵势。经此两变,遗其貌复变其神。

  不过,得鱼忘筌,筌并未消失,由上面这幅作品中,我们仍可得其“蛛丝马迹”。试看,若将“闻、君、头、纸、潮、水、平、悲、边、作、宁”等字压扁,想像一下,不啻张瑞图的手笔了。

  又如“病、迹、渚、中、难、伍、溪、别、寻、 侯”等字中的某些点画,用笔与张氏如出一辙。

  另一方面,黄慎充分发挥自己同时作为一位造型能力极强( “扬州八怪”中的人物画家)的画家的优势,在结字和章法上极尽变化,调动多种不同的对立因素,如:大小、正斜、长短、阔窄等作对比,作互相制约,并从中获得平衡。

  读黄慎的书法,他似乎不想让人顺利地将全幅字完成阅读,而是极力地引导观者去关注整幅空间的构建,待你获得某种空间审美的冲击和愉悦之后,你可将识读文字当成是一种让自己松弛心灵的小窍门。

  但是,在读的过程中,我们一不小心又会被作者大胆奇肆的种种变化“咬”了一口,转移了注意力,观者就在这样的心理撞击中完成了欣赏,获得了审美享受。

  若要说黄氏狂草的不足之处,就是线条的疏松和力度的欠缺,这或许是此种风格所难免的。